農曆大年初四,家住河南省虞城縣田樓村的金娟這一天連續相親了5個男孩,他們都和她年齡相仿,在20歲左右的年紀。(2月5日《北京晨報》)
  春節期間,在外打工的農村青年紛紛返鄉。有的忙吃喝,有的忙著聚會,也有的在牌桌上“禮尚往來”。當然,也有部分年輕人一個猛子地扎進相親大軍中。而像新聞中這位叫金娟的姑娘,一天相了五次親,其實也並非是特例。
  這種歸鄉相親的現象,其實在返鄉農民工大軍中較為普遍。原因是大城市的結婚成本幾乎讓這些進城農民工承受不起,而往前推的戀愛成本也頗為吃緊。在城市打工,年輕人往往承受著思念家人以及孤單的煎熬,如果周圍有條件都差不多且情投意合的異性,或許是種不錯的因緣。但這樣的美事並非普遍現象。很多進城務工的年輕人,雖然外表都已經有“殺馬特”的不羈造型,但內心依然是對愛情充滿著無知甚至是惶恐。而這春節期間被家長安排相親,也自然是日常安排之一。
  這種相親,基本上是建立在眼緣的基礎上。在外闖盪的年輕人,自身也積累了不少眼界。他們通常不會對媒人所說的“本分”“賢惠”等關鍵詞所引導。相反,對方長相、打扮,甚至是手機等數碼產品,都是吸引自己的加分項目。而逼仄的相親流程安排,也往往讓年輕人不能有更多的時間來走心。“這個不行,就去下一家”,這種流水線的相親方式,往往會造成年輕人倉促定事。
  如此景象,倒有點像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戀愛方式。其實這樣的“閃電戰”,倒說不上什麼好,或者是不好。因為不少案例是很多年輕人,經過撕心裂肺的愛戀之後,往往迅速地潰敗在婚姻生活中。而那些媒妁之約,倒有很大比例是廝守終生的。同時,相親這種方式,其實本身並不是落伍產品。在韓國,就有不少妙齡青年,就是只認相親這個方式。像《我的野蠻女友》中,就有這樣的故事情節。
  前段時間看到一個婚戀網站的廣告,一個聘婷的女子,對著鏡頭深情款款地說“我要去相親了,即便是為了外婆!”再看看那個風靡全國的相親節目《非誠勿擾》,一個個爭奇鬥艷的女嘉賓含情脈脈地說“我在這,你在哪?”筆者心想,就你這樣條件的,都要到大型服務類節目中去推銷自己了,那全國得有多少適齡青年不得更賣力吆喝啊?
  不管怎樣,婚姻就是兩個人的事。如人飲水冷暖自知。不管是進城務工的農村青年,還是大城市的白領精英,在春節或者是其他時節被趕上相親的房子里時,其實也沒有必要“心有戚戚然”。出來混,遲早是要愛的。那愛的方式如果說有百媚千紅,也應該缺不了相親這一種吧!
  文/謝偉鋒  (原標題:出來混,遲早是要“相”的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khsudelznvj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